7月23日,围绕国际核领域治理议题,威廉体育williamhill2024暑期学期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专题课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维也纳总部办公室进行。中国常驻国际原子能机构副代表、公使衔参赞刘光辉先生,国际原子能机构核能部规划、信息和知识管理司司长黄玮先生,安全和安保协调办公室网络管理和伙伴关系处处长郭凌权先生,人事司人力资源部官员张栎女士,核安全和核安保部核安保处官员刘菲先生,保障部保障业务一处处长Jose Araujo先生,人事司人力资源部官员William McKay先生,核科学和应用部研究合同管理处官员Mercedita Balbuena女士,校研究生院学位与学部办副主任王晓庸,威廉体育williamhill常务副院长刘浩、副院长叶选挺和暑期学期同学等参加了专题学习。
刘光辉公参对师生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介绍了中国加入机构40年来履行国际义务、开展务实合作和取得的成绩,强调了机构平台在国际核领域合作的中心地位,以及核安全、安保和保障在当今国际环境中的重要性,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研讨、学有所获,勇担国家和国际社会重任。黄玮司长对中国代表团、秘书处各位同事的组织支持表示感谢,对北理工师生团队表示欢迎,希望一天的课程能够让同学们对国际原子能机构、世界核能和平利用、核能支持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及防止核不扩散有全面的认识了解,期待同学们为核能和平发展和治理做出贡献。刘浩教授谈到,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全球核安全、安保和核不扩散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是该领域最重要的国际组织,他指出在全球推进清洁能源、促进绿色和可持续发展进程中,核能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地位,因此要求具有确保核能和平发展利用的治理体系,中国在核能和平利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期待各位同学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全面了解核能和平利用和不扩散国际体系,做好服务成员国、国际社会的充分准备。
黄玮司长从国际原子能机构发展沿革、组织架构、机构职能、工作任务、科技进展、先进设施、能力建设、关键议题等方面对国际原子能机构进行了全面介绍,强调核能技术对和平和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并对全球核能发展前景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未来工作做出了展望。
Mercedita Balbuena女士以国际原子能机构有关核技术在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的相关重大计划项目为例,介绍了国际原子能机构推动成员国在农业和食品、生命健康、水资源管理、海陆环境管理和工业发展等方面加强核技术应用推广的主要工作和努力。
张栎女士、William McKay先生,核知识管理处实习生李龚霖一同围绕联合国职员价值和能力体系、国际原子能机构人力资源管理,介绍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人才需求、能力体系、专业要求、职位类型等内容,分享了他们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亲身经历,并对同学们未来专业职业发展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国际原子能机构专家们围绕国际原子能机构核心使命中的“3S”体系,即核安全(Safety)、核安保(Security)与核保障(Safeguards)三大领域进行了深入专题解读。
郭凌权处长从发展沿革、部门设置、职能范围、概念辨析、核心框架、关键标准、评估指导、人员培训、政府作用、深度防御等维度,系统阐释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安全工作,并对核安全主体分类和系统组成进行了讲解。
刘菲先生从基本概念、潜在事件、国际原子能机构作用、工作领域、需求评估、咨询服务、国际合作、能力建设、人员培训等维度,对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安保工作进行了系统讲述,并指出核安保是国家责任,国际原子能机构则努力帮助各国加强核安保能力,以保证全球原子能的安全运用。
Jose Araujo先生以《核武器不扩散条约》等国际公约为基础,从发展沿革、关键信息、检测工具、数据分析和核查报告等维度,介绍了国际原子能机构核保障工作的总体情况,并强调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和成员国间信息交换对核保障工作的重要性。
专题学习闭幕式上,黄玮司长对同学们的学习态度、问题交流反馈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再次强调国际原子能机构将持续在服务核能和平发展利用中坚持服务可持续发展、服务各成员国。刘浩教授指出,尽管科技治理领域各有差异,但治理体系很多方面彼此相通,通过强化专题学习,希望同学们以国际原子能机构和核领域治理相关议题为基础,同其他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议题进行比较研究,加深对科技全球治理和国际组织的理解掌握,为日后的专业职业发展打好基础。
专题课程前,同学们还现场参观了核应急中心及核安保、核保障实验室,对国际原子能机构应急协调反应机制、国际原子能机构利用当前最新科技不断改进提升检测手段装备,并如何将科学、技术、工程应用于科技治理有了直观了解。
学校和学院将以此次专题课程为契机,进一步强化核领域管理治理的研究、教学和国际合作投入,着力培养具有扎实科学技术与行业背景的科技全球治理人才。
中国常驻维也纳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团对于本次专题学习给予了大力支持。